大家还记得10年前吗?
● 08年的汶川地震,震颤了华夏大地,汶川变成了一个让无数人为之心碎的地方。
● 08年的金融地震,破碎了美国幻梦,环球股灾的加剧,美国国际集团陷入财困。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土地上,赛博网络空间,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微微一震,似乎并不会引起当时人们的注意;因为,这一年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大事件了。但不知是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恰恰是这张震动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从小范围逐渐扩大,跨越了10年光阴,点燃了世界各国人民为之疯狂的情绪。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一个新的平行世界的时代正在来临——比特币和区块链的美丽新世界。
或许正如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所写的那样,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值得着墨的“历史瞬间”——不论是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还是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不论是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还是滑铁卢失败前的一分钟,抑或是是南极探险的斗争,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
这历史的瞬间神奇地降临到这些主角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毫无疑问,在茨威格的人生经历和历史观之外,还有这样一位主角,他用一封邮件,推开了人类认知边界的高墙。
2008年11月1日,凌晨两点,有人用中本聪的名字向加密邮件列表发送了一封邮件,题为“Bitcoin P2P e-cash paper”(比特币P2P电子现金论文)。提出了一种名为“比特币”(bitcoin)的数字货币概念。
这位化名中本聪的极客描述了一个全新的构想:利用点对点网络创造一种不需要依靠第三方的电子交易系统。通过点对点网络构建公共账本,参与的人可通过计算来竞争记账权,最终获得记账资格的“矿工”可以“获得少量这种虚拟货币的奖励。
在这篇论文里重述了比特币的五个主要特征:
1)可以用点对点的网络解决双重支付问题;
2)没有类似铸币厂一级的第三方的信任机构;
3)使用者可以完全匿名;
4)可以用哈希现金形式的“工作量证明”来制造新的货币;
5)用于制造新货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同样可以用来预防双重支付。
几天后中本聪又发了另一封邮件,具体阐述了用工作量证明链”来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方案。
这里先跟大家普及两个概念:
● 什么是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POW)?
简单来说,就是一份证明,用来确认你做过一定量的工作,没有偷懒,没有作弊。通常来讲,证明你工作的全过程是麻烦低效的,但是通过对工作结果的证明,来间接对应完成的相应工作量,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比如复杂的数学题,通过对答案的验证可某种程度上充分证明你完成了计算工作。
● 什么是拜占庭将军问题?
概括地讲就是在信息传输当中的“人性本恶”。拜占庭将军问题是一个协议问题,拜占庭帝国军队的将军们必须全体一致的决定是否攻击某一支敌军。问题是这些将军在地理上是分隔开来的,并且将军中不能排除没有叛徒。
叛徒可以任意行动以达到以下目标:欺骗某些将军采取进攻行动;促成一个不是所有将军都同意的决定,如当将军们不希望进攻时促成进攻行动;或者迷惑某些将军,使他们无法做出决定。
如果叛徒达到了这些目的之一,则任何攻击行动的结果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完全达成一致的努力才能获得胜利。拜占庭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模型化,由于硬件错误、网络拥塞或断开以及遭到恶意攻击,计算机和网络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行为。拜占庭容错协议必须处理这些失效,并且这些协议还要满足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的规范。
而通过两者的结合,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中,尽管有坏人,坏人可以做任意事情,比如不响应、发送错误信息、对不同节点发送不同决定、不同错误节点联合起来干坏事等等。但是,只要大多数人是好人,就完全有可能去中心化地实现共识。
基于互联网的区块链技术,克服了口头协议与书面协议的种种缺点,公平的工作量证明机制,消息加密技术,创建了一组所有将军都认可的协议,这套协议的出现,拜占庭将军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这也是比特币数学上美丽的地方。
2009年1月4日,比特币系统诞生了。从最初的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凌晨2点15分05秒,比特币的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来到了世界,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
中本聪在创世区块中留下了一句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banks。
与此同时《泰晤士报》的头版刊登了报道,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中本聪留下的那句话意味深长,不仅仅是对时间的一种记录,更是对传统银行系统的嘲讽。
当天下午6点15分,创始区块计入公开账簿。比特币网络正式诞生。从那一刻开始,比特币的从零到一之旅正式开始。
我们回望那一刻,比特币刚刚降临,套用今年流行的词汇,那就是非共识。比特币的诞生,就像在原来社会的共识里面,突然跟大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就像新孕育出的一个新生婴儿,孤零零地来到世界。他是孤独的,因为相信他的人寥寥无几,他是脆弱的,因为世界还没有觉察到他的存在,但是,他会成长,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改变我们的世界。
2009年1月12日,这一天发生第一笔比特币转账,中本聪将10枚比特币转给了比特币网络的早期开发者Hal Finney。比特币在发行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并不具备市场价值,其价格为0。但这已然不能阻碍它前进的步伐了。
同年10月12日,世界首次购买比特币的行为产生,一名paypal的用户花了5.02美元,购买了5050枚比特币。
比特币的共识开始起步,在极客圈内,大家知道了他。但这个圈子又是这么的小,BTC仅仅是少数极客的眼中的数字玩具而已。
时间很快来到了2010年,5月18日的一个午后,一个网名为拉斯洛的程序员,在Bitcoin Forum论坛发了一个用1万比特币换取两块披萨的求助帖,其内容为:我喜欢披萨,希望能用1万枚比特币来换取披萨,披萨可以是商店买的,也可以是自制的,但是我需要你将披萨送到我的家门口。
发帖后6小时内无人问津,再往后的时间内,虽然陆陆续续的得到了不少人的围观,但直到三天后的5月21日,整个事件都没有任何具体的进展,有的只是一些人对于拉斯洛行为的嘲讽。
5月22日,在经历4天的等待后,拉斯洛在当天下午5点17分发出了一个交易成功的帖子:
告诉大家,我成功花了10,000比特币获得了披萨,感谢jercos。
至此,这项以一万枚比特币来换取披萨的壮举,也最终在经历4天零4小时42分后被宣告结束。
用1万个比特币换取了价值25美元的两个披萨优惠券,按当时价格计算,一枚比特币价值仅为0.003美元,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贵的披萨。
后来的比特币爱好者们把每年5月22日定为了“比特币披萨日”。这笔交易的诞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项交易诞生了比特币第一个公允汇率,它标准着比特币第一次在现实世界中有了可供衡量的价格。
回望比特币披萨事件,这两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通过共识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创新,所谓比特币非共识的道路,就是在怀疑与争议中前行的路。
2010年07月18日,世界首个比特币交易所Mt.Gox 交易所上线。
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比特币,程序员加文安德森花五十美元买入10000个比特币,并创建了名为“比特水龙头”的网站,所有访问网站的人都能得到5个比特币,彼时,一个比特币大约价值1美分。商业化的进入让比特币为更多人所认识,BTC从此开始流通。
自此金融界世界终于裂开了一条缝隙,比特币钻了进来,小范围的共识开始慢慢扩大,比特币具备了流通价值。
2010年12月13日,比特币之父开始隐身。
中本聪最后一次在出现在Bitcointalk上(中本聪自己创建的比特币论坛),留下一句“我要去干其他事了,将来可能不来了”。中本聪就像一位布道者,留下了自己的学说,名就身退留给后人无限遐思。在自己的孩子---比特币不断成长之际,撒手让他自由生长。 他给我们了一个黑匣子,在这个“黑匣子”里,留下了三样东西:创世区块上的留言,Bitcointalk上的痕迹,以及18封宝贵的邮件。
MIT Medialab数字货币项目主任尼哈·纳鲁拉对此表示赞同。在她认为,中本聪随后的沉默是这位比特币创造者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比特币最酷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创造者走开了。”她说,“很多人觉得他们对这件事拥有所有权。我认为如果创造它的人、开启它的人还在,人们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中本聪已走,但比特币带来的地震还在延续。
自由生长的比特币,就像一个孩子,在自由的奔跑,不断去获得大的共识。
● 2012年12月18日,首次比特币产量减半。诞生了快四年的比特币,迎来了首次产能减半。每个区块产生比特币数量有50个变为25个。
● 2013年08月19日,德国政府认可了比特币的法律和税收地位,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认可比特币合法身份的国家。10月19日,加拿大启用世界首台比特币自动提款机。
● 2014年1月13日,比特币兑换美元的价格峰值达到1120美元左右。对比之前”比特币水龙头“的1美分价值,足足涨了10万倍。
● 但这只是开始并不是结束,而且是疯狂的开始,比特币一路在跌宕起伏中继续上扬,三年后,居然超过了一万美元(后来又一度超过两万美元)。超万倍的涨幅令人震惊错愕。一串字符如此昂贵,比特币到底是货币资产,还是骗局?人们开始为之着迷,为此狂热,也为之争论不休。
世界开始进入了一个比特币的时代,无眠无休。
纵观人类的货币历史,从最开始的部族中债务到实物货币,从金银货币再到信用货币,走过了相当长的道路,其间伴随着无数次的争斗、流血和冲突。而脱离了金银本位后,各国发行的法币若非国家信用支撑,其基本价值就是印刷的一张纸,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如果主权国家发生秩序混乱等问题,法货的信用价值也会随之波动,并一落千丈。
但比特币机制却达成了一种 超越货币的广泛共识 ,它不同于法币,不需要信用背书,它不同于金银铸币,虚拟于网络空间,它可以不依赖于银行、政府或任何其他中央机构,它的存在仅仅是因为共同的相信---这便是“共识”。
比特币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
从技术理论上说,它是一种P2P网络+密码学的创新应用;
从博弈论上来讲,它制造了竞争,激励用户投入最好的资源参与;
从市场原理来表述,它利用看不见的手来进行市场调节。
但比特币的核心关键却在彼处,正是基于价值认可的一种判断,让人们对它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而,有一种共识的最大可能性。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一书里的观点提到: 货币的本质不是信用,而是共识。货币本身甚至可以没有实体的存在 ,如雅浦岛石币,只要达成共识,就算摸不着沉在深海,因为共识,也将被认可、继续流通。
震级8.0 未来
纵观比特币岁月,这十年里,也许最受世人关注的是比特币起起落落的价格, 每一次起落都像是一场地震 。但回顾10年前中本聪在Bitcointalk论坛上向所有人宣告比特币诞生的那一刻,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他对去中心化、透明、自由的世界的憧憬。
不管如何,中本聪和他所创世的比特币,都被视为是对现有世界金融货币秩序的一次挑战和反叛。它甚至已经让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开始如临大敌、风声鹤唳。这是自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该体系崩溃以来能够形成对现存秩序最猛烈的一次“大冲击”。
无论比特币的涨跌如何,一旦人们开始使用比特币,相信这套共识机制,那么无论未来如何发展,比特币的飞轮将会永远运转下去。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但关键的并不是比特币本身,而是新的技术相变时代的潮流。
但请让我们静观这个趋势的发展,这个共识的传播,假以时间和期待。
最后在比特币10周年之际,道一声生日快乐~ 作者:陈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