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导师 | “老陈”的两三事
2019-12-30 08:53

文章转自: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和我的导师 | “老陈”的两三事


老陈

两三事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须臾之间,这已是我在成电读博的第 3 个年头。从电工到信通,我也见证了团队从无到有,从一片荒芜到百花齐放,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人的付出,就是我的导师陈建文教授


栉风沐雨相携前行,多幸运让我们遇见了您,能够成为您的学生。谨以此文献给我们敬爱的导师——陈建文教授,谢谢您的关爱与指导。

陈老师和团队师生散步谈心

“你和成功就差一个努力。”


这句话来自于我的导师——陈建文,同时也成为我铭记于心的座右铭,我将把它作为一生的指引。


我的导师是一位从清华园走向哈佛,从创办公司回归校园的工科男,虽临近不惑之年,却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追求卓越,永不止步。他的身上有着太多闪光的标签:教授博导、公司创始人。但在我心目中,他拥有着一个最闪耀的标签:良师益友


初相见

阳光“大男孩”

曾忆起,那年盛夏,我迈入人生新的阶段,成为一名研究生。初次相遇,陈老师就留给我“自信,成功,博学,亲善”的印象。


在大家自我介绍后,陈老师就记住了每位学生的名字并微笑着以之亲切地呼喊。当陈老师对着我叫起“丽丽”二字,我恍惚了一下。不曾想,原以为是非常严肃高高在上的技术大咖,却是这么一位阳光亲和的“大男孩”。起初心中的些许畏惧早已烟消云散。

陈老师给学生展示VR设备


转折点

奋斗那些年

曾经的我,不了解什么是科研,也曾是跟风读研大军中的一员,迷迷糊糊地踏上了保研的路。但与陈老师的第三次见面时,他就指出:“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出清晰的规划,现在混日子的人太多了,人这一辈子总有些年是要拿出来奋斗的。” 


如今荣誉加身的陈老师依旧保持 12 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在惊叹之余,我开始重新定位自己,主动探索兴趣点


最终我投身于陈老师的专长领域:视频编解码。在一步步探索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科研的热忱。于是,在研一下学期,我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第二年,我很幸运地成为陈老师第一个博士生。



走出去

看向更高更远

陈老师经常说“走出去”,实验室每年会资助部分有意深造的学生前往哈佛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和鹏城实验室等顶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而对于志在职场的同学通过陈老师的面试将会拿到几大互联网公司的推荐信或实习机会。这无疑对我们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助力。

团队学生前往鹏城实验室参与国家项目开发

2016年,陈老师带领数余名学生到哈佛大学、MIT及UCLA等美国东西海岸的名校参观交流,感受名校学术氛围。2018年,团队老师带领学生前往香港大学访问交流一年。2019年,实验室的几位同学拿到了鹏城实验室的科研实习机会,为国家音视频编码标准工作贡献了力量。2020年,我将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南洋理工大学,师从IEEE Fellow Kai-Kuang Ma教授开展研究。

陈老师带队赴美交流

除此之前,团队的同学纷纷前往腾讯、旷视、三星等知名企业实习…这些都是在陈老师的推动下一一实现的。

张俊教授开展讲座

不仅仅是“走出去”,陈老师还说要“请进来”,陈老师每年都会邀请学术或企业“大咖”给大家带来干货十足的讲座。比如长江学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黄铁军教授、香港大学的胡奕聪教授、武汉大学张俊教授,大疆公司多媒体技术专家郑萧桢博士等。


深了解

心灵导师

“吐苦水,找老陈。”早已成为团队学生们的口头禅。初入新的领域,我尝尽了苦果,专业基础知识欠缺、涉及代码量大、算法复杂等等,这些都让我彻夜难眠,几经徘徊在崩溃边缘。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那一刻,我找到了陈老师,将心中郁结一一倾诉。他当时正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由于时差,已是凌晨。令我诧异的是越洋电话居然接通了,当时的他仍在桌前阅览同学们的周报总结,言语之间听的出甚是疲惫。


我记得当时陈老师给我讲起他在清华读博的经历:他曾是水木清华视频编码版的版主,经常和大家一起为了某个技术问题通宵达旦。视频编码入门门槛高,坚持下去,熬过这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它的神奇和美妙。陈老师给我分享了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少年维特的烦恼》,只不过他是把书中对爱情的追求放在了科研上。记住心中所想,过程艰辛仍一如既往。那次谈话后,我备受鼓舞,从沮丧中走出,努力填补知识漏洞。如今,我的技术提案纳入了国家音视频编码标准,陆续发表SCI/EI论文数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除此之外,陈老师每月会组织两次咖啡角和一次聚餐,与大家面对面畅谈,喝咖啡品美食谈笑人生。可以是学习科研的疑问,亦或是职业规划的困惑,可以是深造求学的探讨,亦或是感情生活的不顺。用老陈的话说,畅所欲言,尽他之力帮助所有同学。

咖啡角

还记得当时团队的魏志文同学在斩获快手、海康威视等几大视频公司的offer后难以抉择,正是在咖啡角,老陈用“得与失”和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职业的探讨。老陈从五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自我的追求;持久的眼光;核心的价值;成长的代价;持久的迭代。几杯咖啡下肚,大家的困惑苦恼全无。经过短暂愉快的下午茶时光,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

团队合影


能够遇到一位良师益友,我们真的很幸运。我们会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无惧未来,努力前行。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成为您的骄傲。


陈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作者简介


赵丽丽,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图像/视频编解码,视频分析


2018年4月-2019年3月,前往香港大学访问一年;2019年4月-8月,前往深圳鹏城实验室参与国家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AVS3)的实时编解码系统的开发。


2020年1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将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师从IEEE Fellow Kai-Kuang Ma教授。2年里,已发表SCI/EI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含1篇中科院JCR二区),2篇SCI在投,一项提案被国家音视频标准工作组采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面上项目等数项